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緣起

地學的範疇很廣,它包含了所有探討地球本身及其鄰近星球知識的科學;地質學、地理學、海洋學和氣象學等等都是地學的相關研究領域。本館地學組的工作任務重點即從事臺灣地學領域標本的調查、蒐藏並研究和其相依互存的環境,並以展示及教育活動的方式傳達給民眾,達到博物館教育的目的。

研究發展

地學學門從事地球科學領域的蒐藏和研究,並以此為基礎,協助及參與推廣教育活動、展覽等各項業務。本學門研究對象包括古生物化石及礦物岩石的研究,本館過往執行的研究計畫包含「閃玉之白化現象研究」、「臺灣玫瑰石之礦物學研究」、「中國古代中國白銅錢及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銅錢的研究」、「新化丘陵哺乳類動物化石古生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博物館劍齒象骨架復原之研究」、「新化丘陵哺乳類動物化石古生態調查研究」、「八里林口一帶古脊椎動物化石年代之探討」、「超微及有孔蟲化石分析及地層對比」、「臺灣西南部古亭坑層有孔蟲化石的氧同位素地層」、等自行研究計畫,並針對館藏礦石標本執行「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礦物典藏數位化計畫」之研究。

本學門在臺灣地學研究上亦扮演重要推手。民國六十年,臺南左鎮菜寮溪河床發現犀牛化石碎片,本館立即組織一個古生物考察隊到菜寮溪河床挖掘,並獲得不少犀牛骨骼化石,經鑑定命名為中國犀牛早坂亞種,此一發現為臺灣地區自然史的研究在古生物學上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證據,這些化石已於民國八十六年將其復原裝架,以供展示及研究,並在民國一一零年被新研究重新分類改名為早坂島犀。

視野

地學門標本的典藏以臺灣特有的岩礦和化石標本為蒐藏重點。岩礦標本包含臺灣特有的北投石、世界罕見的澎湖文石、產量豐富的臺灣玉等。化石標本則以澎湖水道的大型哺乳類動物化石、臺南左鎮菜寮的化石及臺灣的植物化石等為主,這些標本可以說明第四紀以來,臺灣島曾經滄海桑田環境變遷的證據。

在地學展示方面,近年舉辦過的重要特展包括「福爾摩沙美石特展」、「微美幻境-海洋微化石」、「惜墨如玉-臺灣墨玉特展」、「獨具慧眼-臺灣文石特展」、「臺北盆地的前世今生特展」、「水資源特展」、「好膽嘜走-海膽化石展」、「一碳究竟-鑽石與黑碳的秘密特展」、「糧食方舟-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特展」等,深受民眾歡迎。在教育推廣方面,地學門辦理過多項的教育活動,例如「海洋探祕」、「金瓜石淘金樂」、「大屯火山之旅」等活動,都頗受民眾的好評。本館也出版如「前世今生臺灣玉」、「黃金山城地質趣」、「化石指南」、「臺灣犀化石展解說手冊」、「金瓜石-九份金銅礦床導覽」、「認識臺灣本土礦藏」、「花東礦物岩石圖鑑」、「碳的美麗與哀愁-一碳究竟特展專書」等地學專書。